財經快訊、李振麟

近期國際銅價持續攀升,對全球製造業帶來不小衝擊。銅是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其價格波動牽動著多個產業的成本結構與營運策略。

這一波銅價上漲將對電機、汽車、電子與綠能產業等高度仰賴銅材的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銅價上漲對製造業與電動車產業造成成本壓力
製造業經營環境嚴峻 / IG

銅廣泛應用於電線、電纜、馬達、空調、電子零組件以及建築設備等領域,是許多製造業產品中的關鍵材料。

隨著銅價高漲,這些產業的生產成本明顯上升,特別是依賴大量銅材的電機設備與車用電子廠商首當其衝,成本壓力快速累積。

許多中小型製造業者反映,原物料成本增加已難以完全轉嫁至終端售價,導致毛利率受壓。部分企業甚至面臨客戶壓價或訂單縮水情況,影響生產排程與營收表現,長期恐將面臨生存挑戰。

汽車產業同樣受到牽連,尤其是電動車EV市場。根據統計,一輛電動車所需的銅材用量是傳統燃油車的三到四倍,約高達 80 公斤。

銅價上漲無疑使 EV 製造成本增加,對車廠的價格策略、利潤結構與市場拓展形成多重壓力。

在能源轉型大潮下,綠能基礎設施對銅依賴度相當高。風電機組、太陽能板與電網建設皆需大量銅作為導電材料。

銅價上漲對製造業與電動車產業造成成本壓力
原物料價格飆升 製造面臨成本壓力 / MB

原料成本上升,進一步推高綠能項目投資門檻,導致某些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步伐放緩,影響全球淨零碳排進程。

銅價居高不下,也促使部分企業考慮採用替代材料,如鋁或光纖等導電性較低但成本相對可控的選項。

然而,替代材在性能與穩定性上往往不如銅,若貿然替換,可能需要重新設計產品或投入額外研發資源,進一步提高技術與時間成本。

此外,原物料價格劇烈波動也讓供應鏈管理更趨複雜。企業為了控管風險,開始尋求多元化採購來源、以往的傳統合約形式被破壞,甚至於必須透過期貨市場進行避險操作,以穩定成本。

原料價格持續攀升也被視為反映通膨壓力上升重要指標之一、面臨銀行信用額度追溯補單,營運流動資本受到嚴重排擠,尤其是在原物料價格不確定下,製造業者需投入並強化財務與供應策略,同時也要重新評估產品組合與資本支出計畫,降低潛在衝擊。

銅價上漲對製造業與電動車產業造成成本壓力
銅水熔鑄加工過程 / MB

總體而言,原物料價格飆升對製造業形成一系列的系統性風險,不僅提升生產成本、壓縮企業利潤,更可能拖慢創新與擴產步伐。

如何強化原料庫存策略與替代材料研發,以因應全球原物料市場劇烈變化,成為所有製造業雇主面對的新課題。

此外,原物料高漲之際,若再面臨進口關稅壁壘調升,對製造業將形成雙重打擊。在關稅成本疊加原料價格上升,勢必更進一步推高生產總成本,加大削弱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對於長年以出口為導向型的台灣企業衝擊尤為明顯。

留下您的見解...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