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快訊、李振麟
中國宣布擴大對稀土金屬以及相關技術的出口控制措施,新增五種稀土元素進入出口管制清單,並對半導體領域的外國使用者進行更嚴格審查。此舉發生於中國國家主席 習近平與美國前總統·川普,預計10月底於韓國會晤前夕,突顯中國加強科技與戰略資源控制決心。

中國商務部表示,新納入管制的「釬」、「鉺」、「銥」、「銺」與「鐱」,新增的「技術設備與製程」也將受到限制。這是對今年4月所公布的七種稀土金屬出口規則的再一次擴展。據了解,稀土金屬總共有17種,中國目前已經對其中12種實施出口限制,涵蓋約全球90%的精煉與磁鐵稀土產能。
新規定指出,凡是生產過程中使用中國稀土材料或設備的外國公司,即便最終產品不在中國生產,也需申請「出口許可證」。
此規則尤其針對「半導體」製造業,包括使用256層以上記憶體晶片或14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廠商,這些領域被視為具有潛在軍事用途。

此外,中國政府明確指出,海外國防機構將無法獲得許可,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發項目也將受到嚴格審核。這些措施被視為中國對美國與其盟國限制先進晶片出口的反制行動之一。
儘管中國官方聲稱這些措施是出於國家安全考量,指稱部分外國組織將中國稀土轉移至敏感或軍事用途,但國際社會普遍關注,這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科技供應鏈分裂」。
此次公告將於11月8日正式生效,涉及的設備規定則從12月1日起施行。消息發布後,中國多家稀土相關企業股價應聲上漲,例如中國北方稀土集團與盛和資源股價一度上漲近10%;市場明顯反應供應鏈緊張所帶來的投資熱度。

面對中國進一步掌控戰略資源,韓國、日本、歐盟與美國已加快腳步,尋求建立稀土供應鏈的替代方案。美國企業如Energy Fuels也表示,已啟動本土化試點計畫,將強化美國稀土自給能力。
稀土金屬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雷達系統」、「無人機」、「LED」與「AI晶片」等高科技產品中,不僅對於全球科技產業造成衝擊影響,更是美國國防與先進科技不可或缺的核心原料。未來,稀土供應的地緣政治衝突風險勢必成為全球關鍵科技競賽中的戰略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