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瀚宇教授 / 專欄作家
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社會學博士、私立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副校長、國防大學兼任教授、陸委會諮詢委員、考試院襄試委員、經濟部技術處專案審查委員、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委員、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APEC中小企業服務聯盟暨中華亞太中小企業經濟合作促進會榮譽理事長及理事
下周二美國即將產生新的領導人,其對中國將會採取何種政策,相信大家都非常關心,個人在此做些假設性的分析,與各位讀者分享。
一、美國基本路線不變
中美是世界上兩個最強大的國家,他們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其中一些問題使兩國關係緊張。臺灣是爭議中最大的課題:中國大陸越來越堅定地主張對臺灣的主權,考驗美國數十年來推行,旨在阻止中國進攻臺灣,阻止臺灣走向正式獨立的「雙重威懾」政策。美國雖然仍採「雙重威懾」政策,宣稱仍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但卻越來越肆無忌憚的販售武器給台灣以對抗中國大陸。雖然各國相關單位的研究認為近期臺灣爆發戰爭的可能很低,但這種風險正在逐漸的加劇。
無論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還是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在2025年1月就任美國總統,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都將加劇。兩國之間各方面的互不信任的強烈度正不斷的增長。華盛頓各政治派別的外交政策觀察家認為,中國正努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大國。中國大陸的研究機構認為美國正利用台灣及周邊國家遏制中國的發展,甚至想利用代理人戰爭來削弱中國的實力。

依據權力均衡主義或是權力移轉理論,在中國整體國力持續增強的狀況下,美國不會因為一個主張孤立主義的領導人上臺,就放棄或無視於在另一個地區崛起的強國。也不會因一個主張自由主義的領導人接班,就會遵守國際機制與中國共同合作促進兩國及國際經濟的發展。對美國而言,台灣問題屬於美國印太戰略的一環,不論是哈里斯(賀錦麗)或是川普當選,美國的基本路線都不會改變。
有學者很早就提出為應對中國挑戰,美國將面臨三大政策選項:
1、順應,美國應該選擇接受中國的崛起。此等同於美國自願接受在該地區退居二等地位。
2、遏制,對抗或不加約束的戰略角逐。美國應運用政治、軍事、經濟等工具阻止中國獲得區域強權的領先地位,並維持美國的區域主導地位。此將剝奪美國享有兩國建設性關係的紅利,進而將美國鎖定在一種無益於強化自身安全的破壞性競爭之中。
3、全球性合作,區域及個別性對抗。認為美中關係不能、也不應該淪為純粹的敵對,但同時也不應該忽視美中在西太平洋地區現實存在的戰略差異,涉及全球性的問(如氣候變遷)可以合作,但是對於印太霸權、經貿科技等事項則採對抗策略。
個人認為美國選擇第三項
二、若川普當選總統的可能策略
1、川普的整體戰略
就川普的孤立主義而言,約有三個面向:(1)對目前美國的盟邦關係仍有所質疑;有可能仍採行孤立主義。(2)對目前全球化的自由貿易有所批評;仍會採行單邊主義塑造川普的經貿規範。(3)不特別強調民主,也不特別仇視集權主義。他強調的是美國的利益與霸權的維持。
- Mearsheimer 曾言,有關未來的問題是屬於理論性的問題,因此上述川普的整體政策的發展以及效果如何,仍需視其實際情況透過理論加以分析。

2、川普的孤立主義與霸權主義一體
川普的孤立主義個人以為實則是霸權主義的面紗。霸權主義(hegemonism)是指大國、強國欺壓小國、弱國,不尊重他國的獨立和主權,進行強行的控制和統治。霸權主義包括世界霸權主義和地區霸權主義。1994年7月柯林頓政府發表的《國家參與和擴展安全戰略》中正式提出了參與和擴展戰略,明確提出了美國謀求領導世界,要在世界範圍內擴展市場經濟制度、美國的價值觀念和世界自由民主力量的戰略目標。美國的參與和擴展戰略表明,美國的全球戰略不再是被動地遏制某一敵對國家的擴張,而是積極地向全世界擴展美國的勢力和影響;美國的目標不再是與蘇聯爭霸世界,而是獨霸世界。
在川普的國際戰略裡,認為霸權之所以是個好東西,乃是在於它能夠通過要脅、強制、威嚇、施壓帶來巨大的收益回報,霸權是一種手段,而絕非目的。為了促進霸權收益,川普反復指責中國和墨西哥不平等的雙邊貿易,不斷威脅退出WTO、巴黎氣候貿易協定,要求日韓必須增加支付美軍軍費的開支,要求北約必須增自身支付的比例。這種重視霸權收益的目的在很長時間內被簡單的理解為美國的孤立主義。
3、川普的貿易戰與霸權主義
國家強盛的第一要素就是富有。富有可以提振生產力、可以強化軍事科技、可以強化軍力威嚇他國。在川普的思想深處,美國再次偉大的最重要的指標很有可能是經濟上獲利的增長,這將必然包括美國要賺全世界的錢,要收回海外公司所創造的就業崗位、要復興美國本土產業,要積累國家財富,要控制高端以及關鍵科技與技術。
川普政府的新孤立主義政策在試圖減少國際參與、減少不必要的軍事支出,但要繼續維持全球領導地位。川普不斷傳達美國優先的論點,一方面反映了民眾對美國干預全球事務的日益不滿,同時也是霸權主義在外交政策上的表現。
川普可能有下列三點作法:首先,他主將從貿易的角度出發,加速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脫鉤。其次,他強調一種交易性的思維方式,並把它們建立在他所認為與中國甚至全球更平衡的經濟關係之上。第三,他不會主動更不會直接與中國發生軍事對抗,因為那無法獲得利益與維護美國既有的霸權。川普將會以獨特的決策領導美國政府實施他的對華政策。

三、若哈里斯當選總統的可能策略
1、多邊主義圍攻中國
拜登政府採多邊主義政策,從全球戰略角度去調整與歐盟及北約的關係、強化與日韓戰略夥伴關係以及與中東的關係。屬於建制派的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佈局是優先考慮重建美國聯盟關係,以便恢復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並在區域和全球範圍內保持對中國更有效的競爭力。為了對抗中國,拜登加強美韓同盟關係並調解韓國和日本之間的歷史怨恨,同時增加四邊對華機制共同對抗中國。
至於哈里斯可能採取攻擊中國人權的策略,而這將會使雙邊摩更加激烈。然而,她也有務實的一面,很可能會尋找保持兩國關係平穩的方法。另外是她的政策應該會與與拜登政府的政策具有連貫性。
哈里斯團隊可能採取三管齊下的策略:1、投資美國國內產能提振美國經濟,降低對中國的依賴。2、與擴大並強化結盟功能,利用盟國來牽制中國的發展。3、在必要時與北京競爭 (一是在經貿領域對華實施漸進性、有選擇的脫鉤。二是在地緣政治領域複製冷戰時期美國應對蘇聯的做法。三是在美國國內及國外 (北約、日本、菲律賓、印度、台灣等)啟動美式軍國體制。四是大力推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外交。)

2、自由主義建立新制度對抗中國
自由主義世界秩序觀強調的是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法律、制度、道義和原則等,並把尋求國際政治的規範模式作為其理論的主要聚焦點,新自由主義則是一種經濟自由主義的復甦形式,但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導致效率與公平失衡,引發資本主義社會廣泛而深刻的危機,成為誘發當前逆全球化問題的罪魁禍首。美國掌握了國際話語權,發揮美元、美軍、華爾街、矽谷等優勢,但背後是新自由主義世界觀,崇拜市場機制解決一切,但是美國社會、經濟正處於空前的危機。而哈里斯仍採新自由主義政策,認為美國經濟問題是因為中國對美國的不公平貿易所造成的,因此會以新的經貿制度來對抗中國的經貿。
3、安全困境下的合作對抗中國
美國國際政治理論的新自由主義源自於新現實主義理論的安全困境概念,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安全困境是囚徒困境的一種形式。新自由制度主義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引入了制度理念,並且強調制度在安全領域內的重要作用。根據新自由制度主義的看法,在國際安全領域內,安全困境也完全可以通過類似於囚徒困境博弈來解決,但重要的是必須建立國際制度。簡單的說,哈里斯可能會採安全困境下之合作,讓北約盟國以及日韓菲等戰略夥伴對於中國崛起所產生的安全威脅有共同的感受,然後接受美國所制訂對抗中國的新制度。從軍事能力和地緣戰略之層面來調整戰略形勢以及武器之部署,並繼續進行經貿戰以遏止中國經濟發展。
綜上所述,無論是主張孤立主義的川普還是採取自有主義的哈里斯當選,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都將加劇。














